本文是一篇教育學論文,本研究以小學高學段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方法,分析了當前小學勞動素養培育的現狀與發展的基本情況,探討了當前小學高學段學生勞動素養培育存在的問題以及背后的原因。
第一章 緒論
一、問題的提出
(一)時代發展對勞動素養的高度重視
黨和政府一向重視學生勞動素養的培育,從制度建設角度看,建國后在不同的時期也出臺了不少有關勞動教育的政策。如在1958年國家提出了“教育要為無產階級政治服務,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方針,1978年通過的憲法也提出了“教育必須同生產勞動相結合”的規定。進入新時代,為構建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教育體系,中共中央、國務院于2020年3月發布了《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1,其中提到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在國家政策的呼吁下,一些地區和學校的勞動教育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反觀現實,各階段學生的勞動素養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如仍有部分學生好逸惡勞、貪圖享受,不愛勞動、不尊重勞動,因此,《意見》要求全黨全社會都必須高度重視,采取有效措施切實加強勞動教育。
同時《意見》要全面構建體現時代特征的勞動教育體系,首先,要把握勞動教育的基本內涵,除了引導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以外,還要組織學生參加課外勞動,讓學生投入到真正的勞動實踐中去,培養其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其次要明確勞動教育總體目標,培養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的勞動觀,培養勤儉、奮斗的勞動精神并形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再次要設置勞動教育課程和內容。要根據學生的學習階段和身心發展規律,設置勞動教育必修課程,并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最后要將勞動素養納入學生綜合素質評價體系,把勞動素養評價結果作為衡量學生全面發展情況的重要內容,作為評優評先的重要參考和畢業依據,作為高一級學校錄取的重要參考或依據。因此,從這一系列的政策文件以及要求來看,黨和國家對學生的勞動素養培育是相當重視的,對于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的,本次選題是符合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和發展需求的。

二、研究意義
通過查閱文獻資料發現,各學者對勞動教育領域的研究盡管不少,但在小學高學段展開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將以小學高學段學生勞動素養為研究主題,先閱讀大量的文獻資料,對勞動素養的內涵進行界定,進而通過發放調查問卷、實地走訪、觀察等途徑了解小學高學段學生勞動素養的培育現狀,發現問題并對影響小學高學段學生勞動素養發展的因素進行分析,構建出提升小學高學段學生勞動素養水平的路徑,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實踐意義。
(一)理論意義
首先,豐富小學生勞動素養研究的理論基礎。通過檢索文獻發現,目前已有的研究主要是集中在勞動教育的現狀研究方面,有關小學生的勞動素養研究較少,還沒有形成系統的理論體系。其次,拓寬小學生勞動素養研究的學科視野,實現不同學科之間的整合。通過對勞動素養的本質特征進行分析,滲透勞動素養在各個學科的落實,有利于學科之間的整合。最后,為日后研究勞動教育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借鑒。
(二)實踐意義
首先,勞動素質作為綜合素質重要的一部分,是當前新時代培養人才的重要內容,也是實現小學勞動教育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對勞動素養進行研究能為勞動教育的開展提供更多借鑒。小學階段是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奠基階段,也培養學生勞動素質的關鍵時期,有效的勞動教育將為其終生發展奠定基礎。其次,通過對小學勞動素養現狀進行研究,梳理影響學生勞動素養發展的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將在一定程度上為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提供參考,為當前小學勞動教育做出一些改變,促進發展,展現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
第二章 關鍵概念界定和理論基礎
一、關鍵概念界定
(一)勞動
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對勞動的定義為“勞動首先作為人和自然界相互交往的過程,是一種人類通過自身的實踐活動進而和調整與控制人類和自然間物質交換的過程,是一種人類有意識且有目的利用自身體力和智力的力量對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加以改造的實踐活動。”《辭海》對勞動的定義是:人們改變勞動對象使之適合自己需要的有目的的活動。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最基本的條件之一。勞動在不同的社會制度下具有不同的屬性。《中國大百科全書(哲學卷)》把勞動定義為“勞動是人類特有的基本的社會實踐活動,也是人類通過有目的的活動改造自然對象并在這一活動中改造人自身的過程。”綜上,可以看出勞動是人類維持自我生存和發展的手段,是人類與自然界之間特殊的實踐活動。本次研究的勞動是在特定環境下的活動,主要是指學校公益活動、家務勞動、有關自我服務的勞動。
(二)勞動教育
根據中共中央2020年3月頒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的勞動教育指的是在系統學習科學文化知識之外,有目的有計劃地組織學生參加日常生活勞動、生產勞動和服務性勞動,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接受鍛煉、磨煉意志,培養學生正確勞動價值觀和良好勞動品質。《教育大辭典》對勞動教育的定義為:勞動、生產、技術和勞動素養方面的教育,其目的是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觀點、勞動態度、勞動習慣,使學生獲得工農業基本知識和技能。結合當前中小學生的發展實際,本次研究把勞動教育定義為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一種形式,教育者通過課堂教學以及實際操作等方式,以培養受教育者勞動素養和品質為教育目標,促使受教育者德智體美勞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過程。
二、理論基礎
(一)勞動與教育相結合理論
馬克思在其著作《資本論》中提出,教育和勞動并不是兩個互相獨立的個體,而應該要與智育、體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促進人的全面和諧發展,提高社會生產力并改造社會。馬克思主義的勞動觀是我國勞動教育思想的源泉,馬克思認為,勞動作為人類社會特有的實踐方式,能夠創造世界和改造世界,為人類社會創造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因此,社會上的每個人都要勞動,用雙手去創造,了解并接受勞動教育,這是馬克思主義勞動與教育相結合的根本。首先,勞動者通過使用和付出勞動力,獲得物質資料,從而獲得生存的能力;其次,社會主義的勞動建立在完整的人基礎之上,勞動是成為人自由和自覺的活動,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能夠大幅度提高勞動生產率,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充分發揮勞動的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最后,勞動者通過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的結合,能夠解放思想,獲得精神財富,促進自我完善和發展,并實現更高層次的價值發展。
同時,馬克思也指出人類和社會的發展離不開勞動,只有通過勞動人們才能獲取生存的物質資料,獲得精神的富足,滿足日常的吃、穿、住、行的需要,也就是他所說的:“勞動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從當前小學高學段學生的個人發展角度來看,學校對其進行勞動素養的培育,如學習勞動知識課程、課后參與勞動實踐活動、學習一些基本的勞動技巧等能夠有效引導學生的勞動意識形成,鍛煉基本的勞動實踐能力,這對于學生的整個成人成長過程是至關重要的。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 24
一、研究設計 ............................. 24(
一)研究方法 ............................. 24
(二)研究對象、地點及工具 .................. 25
第四章 小學高學段學生勞動素養現狀與培育的調查分析 ................ 39
一、勞動素養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 39
(一)背景變量分析 ......................... 39
(二)各維度的描述性統計分析 ....................... 41
第五章 影響小學高學段學生勞動素養培育主要的原因 .................... 69
一、社會環境影響小學生勞動素養培育 ...................... 69
(一)教育軌道的偏離 ............................ 69
(二)社會大眾的勞動態度影響著小學生的勞動價值觀 .................. 70
第六章 小學高學段學生勞動素養提升策略
一、營造良好社會風尚引領學生的勞動素養培育
社會環境是個體成長必須依賴的外部條件,小學生的行為、思想會在無形中受到社會風氣、輿論的影響,直接或者間接對其勞動素養產生影響。因此,針對小學高學段學生勞動素養在社會層面存在的一些問題,可以從以下的一些方向去改進。
(一)優化社會輿論導向 當前,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勞動的態度變得越來越冷漠,甚至是輕視、鄙視勞動,這也與當前的社會風氣有著很大的聯系,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網絡自媒體的發達,小學生群體也已經處于被一些不良社會風氣感染的境地,這些信息和風氣在小學生群體中無處不在地散播,因此也就影響著小學生的勞動態度和勞動觀念的形成。
首先,社會媒體要大力弘揚、宣傳中華文化傳統中熱愛勞動、尊重勞動的優秀傳統,大力挖掘中華文化中蘊含的勞動精神。在宣傳過程中要對一些錯誤的勞動觀念和態度進行批判,呼吁大眾摒棄諸如好逸惡勞、妄想不勞而獲的勞動價值觀,要在社會大范圍大力普及勞動創造價值、勞動創造美好、奮斗實現夢想的勞動信念,要堅定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正確引領,高舉勞動光榮、勞動偉大的時代旗幟,用一種正向的價值觀引領社會大眾尊重勞動、熱愛勞動。其次,利用自媒體平臺,例如抖音、公眾號、視頻號等來宣傳勞動模范的先進事跡,電視臺播放勞動紀錄片、社區電子屏滾動播放勞動宣傳標語;各媒體要多用鏡頭去記錄社會上勤奮勞動的身影、記錄各行各業人們勞動的真實情景,并制作成宣傳教育短片放到自媒體平臺上,讓家長和學生能夠在日常刷短視頻的間隙也能勞動氛圍的熏陶,轉變社會上原有的一些急功近利、好逸惡勞的勞動態度,讓社會大眾改變傳統的勞動認知,意識到到美好、幸福的生活是靠雙手勞動換來的。最后,要加大對勞動模范的宣傳,樹立典型勞動形象,提供正向引導。

結語
勞動素質作為綜合素質重要的一部分,是當前新時代培養人才的重要內容,也是小學勞動教育的核心目標,對勞動素養進行研究有利于勞動教育更好地開展實施。小學階段是小學生行為習慣養成的奠基階段,也是進行勞動素養培育的關鍵時期,有效的勞動教育將為其終生發展奠定基礎。因此,通過對小學勞動素養現狀進行研究,梳理影響學生勞動素養發展的因素,并對這些因素進行分析,將在一定程度上為小學勞動教育的實施提供參考,為當前小學勞動教育做出一些改變,促進發展,展現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
本研究以小學高學段學生為研究對象,使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訪談法等方法,分析了當前小學勞動素養培育的現狀與發展的基本情況,探討了當前小學高學段學生勞動素養培育存在的問題以及背后的原因。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可行性策略,以全面提升小學高學段學生的勞動素養水平,促進全面和諧發展。
然而,由于研究者自身能力有限,本研究在一些方面存在不足,如研究結果的分析、研究對象的選取以及訪談材料的收集整理等,這些都是未來研究需要關注和改進的地方。
總的來說,小學高學段學生勞動素養培育是一個復雜的問題,如何通過學校、家庭、社會等途徑來進一步提升改善學生的勞動素養水平,仍需要深入研究和長期探索。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