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旅游管理論文,本文基于“雙碳”的背景,以2009-2021年廣西13個城市(欽州市缺失關鍵數據故舍去)為研究樣本,聚焦廣西碳排放效率對旅游經濟增長的影響效應和作用機制。
第一章 緒論
1.1研究背景與意義
1.1.1研究背景
(1)提升碳排放效率是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與碳中和的重要路徑之一
在2020年9月,習近平主席參加第75屆聯合國大會時,習主席提出一個觀點:“在面對日益嚴峻的氣候變化,《巴黎協定》已經作為全球綠色低碳轉型的一種明確指導方針。中國有決心在2030年之前達到碳排放的峰值,而且也將在2060年前努力地去實現碳中和。”到2021年的10月,中共中央與國務院一起發布了一份文件《關于圓滿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該文件中非常強烈地指出:“需要將碳達峰以及碳中和深度整合到經濟社會發展的整體架構之中,以此來建設出一個綠色并且低碳循環發展的經濟體系。” 此外,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提到:“要用積極穩妥的方式推進碳達峰和碳中和。”這個目標實際上必須按照計劃分階段地實施,在能源領域進行介入,更加清潔高效地利用煤炭,并推動新型能源系統規劃及建設,加強國際合作以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根據全球碳預算(Global Carbon Project,GCP)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大陸CO2排放量為114億噸,約占全球的30.68%。進入21世紀,中國經濟的發展與能源消耗以及污染排放之間的矛盾問題可能愈發明顯,關于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國家經濟良性轉型及持續發展的過程來說,這是一個新命題,也是推動發展方式向全面綠色低碳轉型。如何在減少能源耗費和碳排放量的同時,推動經濟增長是當前中國發展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徐丹丹,2023)[1]。由此可見,在推動中國產業經濟低碳綠色發展的進程中,提升碳排放效率顯得尤為重要,這一因素也可能是能否順利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關鍵所在。
1.2相關概念界定

在特定資源和約束條件下,實現最大產出或效果的能力一般指的就是效率。效率體現了在特定的資源和條件下取得最佳結果的能力,效率的主要分類是:一是技術效率,Farrell(1957)從理論上詳細闡述了技術效率的概念和內涵,其研究表明在假定的理想狀態下,投入產出組合能夠達到最優化,從而實現技術效率的最佳值[2]。 Lieberstein(1966)基于此,將技術效率定義為同一投入下單位產出的理論最大值與實際產出之比[3]。二是配置效率,其指的是在企業或其下屬的部門在某種特定時段中,為了達成設立的那個目標而不得不進行資源的最優配置,這背后涉及到哪些支出的最低要求。從理論上來說,通過對資金投入和其他要素之間微妙但必要的重新組合,人們可以觀察到實現理想產品產量方面可能出現的一些提升,這一過程中的效果還需要具體的數據支持。
因此,效率展示了對資源配置的優化合理利用,也提高和優化生產力的能力,同時,這不僅凸顯了在決策過程中進行最優化升級以及合理設置優先級的必要性,更體現了一種在有限的時間、特定的條件和資源約束下,企業和個人群體所做出的最優選擇與戰略布局。這種決策方式能夠幫助企業或群體在復雜多變的環境中,精準地識別關鍵任務,高效地分配有限資源,從而實現效益最大化。它強調了在面對各種限制因素時,通過科學的分析和權衡,找到最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為實現長遠目標奠定堅實基礎,以實現最大最優成果的一種能力。
第二章 理論基礎與影響機制
2.1理論基礎
2.1.1習近平 “兩山”理論
2005年8月15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浙江安吉考察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綠水青山,化作金山銀山,“兩山”理倫自此成了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指南,并于黨的十九大被正式載入《中國共產黨章程》。這一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對中國生態實踐深思所得,透徹揭示人與自然的辯證關系,經濟發展息息相關。因此強調生態環境保護,應置于優先地位。理解“兩山” 理論可從多方面著手:核心是探討經濟與環保的平衡,即“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這不僅確立生態保護優先次序,還凸顯出環境價值。在人、自然和發展的交織中,“兩山”理念為社會主義建設發展指明方向,寓意深遠,且發人省思。良好的生態環境不僅是自然界的寶貴財富,更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它關系到每個人的生活質量和健康安全。因此,在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必須始終堅持綠色發展理念,將環境保護作為發展的前提和基礎。另一方面,“兩山”理論提出了一個更為全面和平衡的觀點,即“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這體表明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并不是相互排斥的對立面,而是可以相互促進、相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強調了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也要注重生態環境的保護和改善,從而實現兩者之間的和諧共生。最后,“兩山”理論深刻地闡述了“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哲學思想,這一觀點不僅揭示了生態價值與經濟價值之間的內在聯系,而且強調了生態保護在推動生產力發展中的核心地位。“兩山”理論的核心要義在于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理念,強調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必須兼顧生態環境的保護。這意味著在制定和實施任何經濟政策時,都需要考慮到其對環境的長遠影響,確保經濟增長不會以犧牲環境質量為代價,切不可犧牲環境為代價而發展經濟。總之,“兩山”理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認識到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并不是對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進、相得益彰的。通過實施綠色發展戰略,可以在保護綠水青山的同時,實現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子孫后代留下一個更加美好的世界。
2.2碳排放效率對旅游經濟增長的影響機制
碳排放效率作為推動旅游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對于“雙碳”目標的實現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查建平等(2022)研究表明旅游增長與碳排放之間呈現顯著的正向關聯[88]。目前碳排放效率對于旅游經濟增長的直接作用從以下三方面體現:一方面是人們綠色生活意識提升,另一方面優化旅游市場機制,最后是旅游環境改善明顯。
首先,綠色生活意識的提升。隨著環境保護和可持續發展理念的深入人心,越來越多的人們開始追求低碳、環保的生活方式。旅游產業作為與自然景觀和文化遺產緊密相連的行業,通過提高碳排放效率,能夠吸引更多注重生態保護和綠色出行的游客。這不僅促進了旅游產業的綠色轉型,也推動了社會整體的綠色消費觀念的形成。促使旅游企業向環境友好型綠色發展,吸引更多注重生態環境保護的游客,從而增加旅游收入和市場份額。
其次,旅游市場機制的優化。隨著碳排放效率的提高,旅游市場也逐漸形成了一套更加科學合理的運作機制,這不僅體現在對旅游企業的環境績效進行評估和激勵,更體現在鼓勵企業采取更加環保的經營策略。建立和完善碳交易市場、綠色信貸和環境稅收等政策工具,以此激勵旅游企業低碳減排生產。這不僅提高了資源配置的效率,也為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更為旅游行業制造一個良好的市場旅游競爭環境,進而促進旅游業良好發展,提高旅游經濟。
最后,旅游環境的明顯改善。提高碳排放效率意味著在旅游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采取更加環保的措施,鼓勵廣大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推廣電動車輛的使用等,以及采用虛擬現實(VR)技術、智慧化、人工智能等新的科學技術改善游客旅游體驗等。
第三章 廣西碳排放效率與旅游經濟增長的測算與現狀分析 ................... 24
3.1 廣西碳排放及旅游經濟發展現狀分析 ................................ 24
3.1.1 廣西旅游資源概述 .......................................... 24
3.1.2 廣西碳排放現狀分析 ........................................ 25
第四章 廣西碳排放效率對旅游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 36
4.1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 36
4.1.1指標選取 ......................... 36
4.1.2數據來源 ............................ 38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 53
5.1 研究結論 ............................. 53
5.2 研究建議 ................................. 54
5.3 研究不足與展望 ........................... 56
第四章 廣西碳排放效率對旅游經濟增長影響的實證分析
4.1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
4.1.1指標選取
(1)被解釋變量
旅游經濟增長(travel)。用旅游總收入表示,詳見第三章。
(2)解釋變量
碳排放效率(co2)。采用超效率SBM模型(super-SBM)模型計算碳排放效率,詳見第三章。
(3)調節變量
參考前文碳排放效率對旅游經濟增長調節機制的分析,本文選取的調節變量有綠色技術創新,采用各城市綠色專利授權數項加1后的對數來表示;環境規制強度,采用環保相關詞匯出現頻數與政府工作報告中頻數的比重來表示。
(4)控制變量
因為旅游經濟增長會受到諸多不同因素的影響,故本文借鑒吳丹丹等(2023)[97]、何文舉等(2019)[98]文獻的做法,引入一組控制變量:政府干預程度、對外開放水平、經濟發展水平、城鎮化水平、人口密度、城鄉融合度。
政府干預程度(gov):用各城市政府財政支出占GDP的比重表征。通過適度的政府行政措施來補充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上的不足,以指導產業的發展方向,并提升地區旅游經濟的收益。這種干預能夠確保資源得到更有效的利用,促進旅游業的健康發展,從而增加經濟收入。然而,也必須認識到,政府的干預如果超出了合理的范圍,可能會壓制市場的自然活力,這最終可能會對旅游經濟的增長產生負面影響。過度的干預可能會導致市場機制的扭曲,抑制創新和競爭,從而阻礙旅游業的長期發展和繁榮,不利于旅游經濟增長。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
5.1研究結論
本文聚焦于碳排放效率與旅游經濟增長之間的現實問題,深入探討了碳排放效率對旅游經濟增長的影響。首先,本文對碳排放效率及旅游經濟增長領域的相關文獻進行了系統梳理,并闡明了相關理論基礎及其潛在的影響機制。其次,闡述廣西的碳排放量及旅游經濟發展現狀分析,指明研究對象廣西的研究必要性與重要性;再次,測算了廣西13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與旅游經濟增長,并分析了其變化特征;最后,以廣西2009年至2021年除欽州市以外的13個城市為研究樣本,實證檢驗了碳排放效率對旅游經濟增長的影響及作用機制,并進一步考察了其區域異質性特征。主要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廣西二氧化碳排放量整體呈緩慢上升趨勢,其但增速較緩。廣西的A級景區數量整體往上升,A級景區方面,截止2024年2月,廣西5A級景區增至10家,依據2023年《廣西統計年鑒》數據,截止2022年,桂林市擁有廣西最多旅行社數量為425個,南寧市次之175個。廣西的旅游資源越來越豐富,廣西旅游業的蓬勃發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二氧化碳排放量。并且,從廣西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國的比重來看,廣西二氧化碳碳排放量2009年是109.7百萬噸,占全國比重1.35%,同比增長14.59%,2020年廣西二氧化碳碳排放量222.24百萬噸,全國1.76%。廣西二氧化碳排放量近十來年整體水平較平穩,比重基本維持在1.7%左右,無驟然上升趨勢 。廣西在快速發展經濟的同時,依然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堅持生態優先、集約節約、綠色低碳發展,以降碳為重點戰略方向,堅持效率引領、創新驅動,扎實推進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節能降碳工作取得積極成效。
第二,廣西各城市碳排放效率均為正值,但部分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增長速度為負值,呈現降低趨勢,而各城市旅游經濟增長的增速均為正數,總體呈遞增趨勢。2009-2021年,柳州市的年均碳排放效率最高,達到了40.03%,其次是防城港市、桂林市、河池市、賀州市,其中梧州市年均碳排放效率最低,僅為26.33%;從增速來看,北海市、河池市、防城港市排名前三,但是從總體來看, 2009-2021年廣西13個城市的碳排放效率均為正值,且桂北地區的碳排放效率普遍高于桂南地區。年均旅游經總收入排名前三名是南寧市、桂林市、柳州市,其中南寧市的年均旅游經總收入為835.22億元,位居第一;來賓市年均旅游經總收入最低,133.57億元,但是其增速確實第一,增速為31.65%,從增速來看,廣西13個城市的增速均為正數,說明13個城市的旅游經濟增長總體呈現遞增的趨勢。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