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社會學碩士論文,本文在對煤炭采掘輔助工的生育焦慮進行深入研究時,存在一定局限性。煤炭采掘輔助工作為一個規模龐大且分布廣泛的職業群體,難以采取量化方法大規模地進行系統收集和分析數據,難以實現對所有研究對象的全覆蓋;
第1章緒論
1.1研究背景
進入21世紀后,長期穩定的低生育率導致人口結構逐漸發生變化,并帶來了一系列人口問題,如人口負增長、老齡化少子化加劇、勞動年齡人口大幅下降等,使中國進入以成本約束驅動為主導的低生育率階段。為此,我國開始調整人口政策。人口因素變化緩慢但勢大力沉,影響重大深遠。為進一步優化人口結構和生育政策,2021年7月20日黨中央作出實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設施重大決策,開啟我國人口發展新階段。但由于育齡婦女數量縮減、生育意愿持續走低、婚育年齡推遲等,短期內政策效果難以顯現。2022年我國人口開始負增長,總和生育率跌破1.1,低于生育率警戒線1.5,遠低于維持人口總量不變的世代更替水平2.1,隨著堆積效應的消失,生育意愿持續走低,生育率還將進一步下滑。有學者進一步指出,近年來生育率的持續走低,可能與社會中廣泛存在生育焦慮情緒有關。生育意愿是指育齡人群在生育方面的主觀想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育水平提升的潛能。從生育意愿轉化為生育行為是一個非常復雜的過程。2021年國家統計局調查顯示,育齡婦女的生育意愿大概是1.8,但2021年我國總和生育率僅1.15,意愿和行為的背離在數據上清晰地體現出來,這可能會使育齡家庭處于生或不生的搖擺境地,由此產生生育焦慮。生育焦慮是人們在生育決策上的矛盾狀態。一方面具有生育孩子的愿望;另一方面卻存有某種擔心和顧慮。個體“生育焦慮”與生育觀念、生存狀態、未來預期等諸多社會因素連接在一起,逐漸成為一個“社會問題”。在上述社會背景下,探索生育焦慮的社會成因并提出一定的應對措施就顯得尤為重要。

1.2研究意義
1.2.1理論意義
本研究聚焦煤炭采掘輔助工家庭的二孩生育焦慮問題,通過整合工作-家庭沖突理論和孩子數量質量替代理論,深入探討這一特殊職業群體面臨的生育困境。研究發現,煤炭工人高強度、高風險的工作特性顯著加劇了工作與家庭間的矛盾沖突,而有限的經濟資源則迫使其在生育數量與養育質量間艱難權衡。這一研究不僅拓展了兩個經典理論在藍領工人群體中的適用邊界,揭示了結構性因素對生育決策的深層影響,為制定針對性的生育支持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論依據,對改善產業工人家庭福祉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和理論意義。
1.2.2實踐意義
生育意愿及其變化趨勢是預測未來生育率的關鍵因素,育齡群體的生育意愿是生育行為的開始,生育焦慮是否解決決定了生育行為是否能落實,由此決定生育率是否提高。基于G市煤炭采掘輔助工家庭生育焦慮狀況的考察,深入分析內在因素,對煤礦職工群體緩解生育焦慮、增加勞動力供給、加強企業建設、提供社會保障政策參考、提高相似區域生育率、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提供借鑒和參考,最終根據研究結論提出具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見建議,促進其生育意愿轉化為實際的生育行為,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第2章概念界定及理論基礎
2.1概念界定
2.1.1煤炭采掘輔助工
關于煤礦采掘輔助工的定義,采掘工人通常是直接參與生產或業務操作的工人,比如負責掘進、探水、采煤等工作;輔助工人指凡是不直接參與采煤或掘進的工種,為采掘工人提供服務和支持的輔助人員,比如運輸隊、機電隊、通風隊、地面輔助工(地面監控員、調度員、地面運輸工人、洗選工人、變配電站工等輔助性工人)。因此將煤炭采掘輔助工定義為:為采煤掘進的操作人員提供服務和支持的輔助工種。
2.1.2生育焦慮
目前,學界認為生育焦慮主要分為三種:不愿生、不敢生和不能生。“不愿生”是指沒有生育意愿或生一個就足夠的群體,但受家庭或周圍人的影響,處于生或不生的搖擺狀態中;“不敢生”是指具有生育意愿,卻由于各種經濟和生活壓力或擔憂孩子健康問題而選擇不生或少生的群體;“不能生”主要是由于自身年齡偏大或身體原因等,想生卻生育困難的群體①。
關于生育焦慮的定義,學界已基本達成共識:“生育焦慮”是人們在生育決策上的矛盾狀態,一方面,具有生育孩子的愿望;另一方面,卻存有某種擔心和顧慮。有關二孩的生育焦慮也有文獻研究,閆玉、張競月(2018)明確提到“二孩生育焦慮”指的是在二孩生育決策過程中,當生育主體的主觀二孩生育意愿與客觀的生育行為阻礙出現矛盾時,育齡主體就會產生焦慮情緒②。楊清(2019)認為隨著“二胎”政策的開放,生育焦慮呈現出新的特點:圍繞是否要二胎及其所帶來的后續經濟、工作和家庭壓力,稱為“新生育焦慮”③。張曉紅(2017)以職業女性的二孩生育焦慮研究為題,探討了在“全面二孩”政策下高校青年女教師“生不生二胎”的生育焦慮④。
2.2理論基礎
2.2.1工作-家庭角色沖突理論
Kahn首次定義工作—家庭沖突(work-family conflict)的概念,認為個體在工作和家庭中扮演著不同角色,面對各種角色需求的不同時會導致沖突。格瑞豪斯和貝特爾(Greenhaus&Beutell)以角色沖突為研究視角指出,工作—家庭沖突是指由于工作和家庭兩個不同領域的角色壓力不相容所導致的角色沖突。Frone,Russel&Cooper(1992)發現工作—家庭沖突并非單向的,其具有雙向性,即工作角色的扮演(或家庭角色的扮演)因為家庭角色的扮演(或工作角色的扮演)變得更加困難,兩者相互作用、相互影響①。以前人的研究為基礎將工作—家庭沖突分為3類:基于時間的沖突、基于緊張的沖突和基于行為的沖突。時間沖突指的是各角色相互占用個體時間,使其難以同時滿足來自家庭和工作的角色期待而引發的沖突。緊張沖突是指個體在從事某一角色時產生的壓力影響到另一角色任務的完成。行為沖突是指個體在工作角色和家庭角色的行為方式之間發生的沖突②。
在本文中,工作—家庭角色沖突理論為煤炭采掘輔助工家庭缺少照料時間提供了理論支持,有效分析了采掘輔助工和作為其妻子的職業女性的工作角色扮演基于時間方面與作為父母的家庭角色扮演發生沖突,失去對照料孩子與工作的平衡,從而導致其家庭在生育二孩中不得不考慮這一沖突帶來的結果,由此在“生與不生”中徘徊。
第3章G市煤炭采掘輔助工家庭二孩生育焦慮問題狀況調查..................14
3.1 G市煤炭采掘輔助工家庭總體情況.........................14
3.2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14
3.3煤炭采掘輔助工家庭生育焦慮存在性............................17
第4章G市煤炭采掘輔助工家庭生育焦慮原因分析.................................24
4.1煤炭采掘輔助工的安全健康性問題..........................24
4.2煤炭采掘輔助工家庭的照料焦慮.............................26
第5章緩解G市煤炭采掘輔助工家庭生育焦慮的建議..........................39
5.1多主體聚力協同共擔照料壓力...........................39
5.1.1政策層面.....................................39
5.1.2煤礦企業層面...............................40
第5章緩解G市煤炭采掘輔助工家庭生育焦慮的建議
5.1多主體聚力協同共擔照料壓力
5.1.1政策層面
關于育兒假落實,要加快立法。基于調查顯示,煤礦采掘輔助工家庭中父親育兒存在很大缺口,由于工作性質導致父親育兒的缺位,對親子關系及家庭關系的維系和發展有著不利影響。而家庭中,父親育兒是必不可少和至關重要的,在孩子成長階段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使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與計劃生育法》明確指出“國家支持有條件的地方設立父母育兒假”①,但目前還沒有建成全國性的父親育兒假制度,沒有將生育假(陪產假、育兒假、護理假)②納入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中,這就導致部分煤礦家庭中父親沒有足夠照顧孩子的時間和能力,父親育兒的缺位減少了與孩子的情感交流,也降低了孩子對父親的需要感。
要加快關于煤礦家庭中父親育兒假的法律制定,以法律形式保障煤礦家庭父親生育假的權益,推動煤礦采掘輔助工父親育兒,減輕煤礦家庭中的照料負擔,營造生育友好型職場環境。可根據假期的功能不同,合理設置煤炭采掘輔助工各種生育假的天數,并將其設置為不可轉讓的個人權益;采取拆分假期或限制假期使用時期的方式,保障煤炭采掘輔助工能夠在子女最需要照顧的時間參與育兒。對于促進育兒假制度的落實,需要政府宏觀調控。對于煤礦企業采用正面激勵,對落實育兒假和社保的優秀煤礦企業頒發“家庭友好型企業”并予以激勵,同時減免稅收;提高省級煤炭企業對父親育兒假的接納程度,在企業中起帶頭榜樣作用;對于地方煤礦國企進行補貼和必要的經濟支持,促進生育假的落實。

第6章結語
6.1研究回顧
21世紀以來,我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人口總量進入負增長階段,生育率持續不斷下滑,總和生育率處于較低水平,遠低于維持人口總量不變的世代更替水平,老齡化、少子化趨勢日益加劇,我國面臨著嚴峻的人口結構挑戰。在此背景下,必須高度重視人口問題,釋放生育潛能,緩解總和生育率的下降趨勢,逐步調整和完善生育政策,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
結合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產國和消費國,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和重要工業原料,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提供了可靠的能源保障,煤炭產業高質量發展是我國能源變革的關鍵所在。煤炭職工是煤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是煤礦安全生產和高效運行的基石,采掘輔助工是發展煤炭產業的中堅力量,聚焦煤炭采掘輔助工的切身利益刻不容緩,生育焦慮問題是采掘輔助工眾多焦慮中的重要一環,了解和緩解其生育焦慮有利于促進生育意愿轉化為實際生育行為,有助于勞動力的延續和結構穩定,保障煤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為提高相似區域生育率提供有益借鑒,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促進人口長期穩定均衡發展。
研究發現,多數采掘輔助工具有二孩生育意愿,但并未落實生育二孩的行為,意愿和行為的背離導致其在生與不生的決定中搖擺,導致其產生生育焦慮,究竟是哪些因素導致其生育意愿與行為脫節?研究分析發現,有以下幾點:第一,工作特性導致的安全性焦慮;第二,包括采掘輔助工照料缺失、職業女性照料困境及對幫扶育兒擔憂的照料焦慮;第三,生育喂養和教育投資成本不斷增加的經濟焦慮;第四,女性所面對的生育健康擔憂等。為緩解生育焦慮,解決人口問題,需從全局出發,各方協同發力,多系統解決生育難題。對于照料方面,政策、煤礦企業、礦區社區共擔照料壓力;對于經濟壓力,繼續執行生育補貼、加強教育改革,多系統緩解經濟問題;關注女性生理心理健康,共建生育友好型社會。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