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企業管理論文,本研究選取我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5個行業(通訊行業、電子信息行業、軟件服務行業、醫藥制造行業和機械行業)的495家公司為研究對象,檢驗研究假設,探究環境突變如何調節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對企業績效的影響。
1 緒論
1.1 研究背景
當前,企業外部環境日益復雜、環境不確定性不斷增加[1,2],短期環境突變事件頻發。環境突變既給企業帶來機遇,也給企業帶來威脅[3-5]。環境突變影響企業資源配置方式與價值,重新定義企業業務規則、策略與組織結構[1,4]。在此情境之下,學術界與企業界越來越關注環境突變事件對企業創新實踐的影響,以期幫助企業適應環境變化、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面對環境突變,企業一方面要拓展新的創新業務、產品與模式,另一方面要提高現有創新能力與效率。因此,二元創新,包含探索式創新與利用式創新,成為企業面對環境突變的重要創新策略。

通過開展二元創新,企業能夠及時適應短暫的、突發的環境變化,增強企業創新活動的適應性,進而有助于企業統籌創新改進與開拓、平衡短期與長遠收益[6,7]。具體而言,探索式創新能使企業突破固有模式,克服組織慣性,尋求新知識和新資源,提供新設計,創造新產品和新服務,以獲得長期發展[8,9];利用式創新能使企業致力于現有業務,深度挖掘現有知識,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改進現有產品和技術,以實現企業穩定發展[8,9]。面對環境突變,探索式創新有助于企業更好地把握環境突變帶來的新機會和新威脅,準確抓住新機會,并化解新風險;利用式創新有助于企業提高創新資源配置和整合能力,增強企業現有創新效率。由此可見,二元創新成為環境突變情境下,企業穩定協調發展的必然戰略選擇。
近年來,二元創新引起國內外學者的廣泛關注[10]。二元創新是指企業兼顧探索式創新和利用式創新[8,10,11],強調企業需要平衡這兩種不同形式的創新活動。其中,探索式創新是指企業運用資源探索新知識,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和新服務,開發新市場的創新行為[12-16]。探索式創新強調尋求新知識和新資源,旨在尋求新的可能性,通過提供新設計、創造新產品和新服務,并開發新的分銷渠道,來滿足新客戶的需求;利用式創新是指企業根據現有知識、技術、產品和服務,改進現有產品和服務,優化現有服務流程,并鞏固現有市場地位的創新行為[12-16]。利用式創新強調深度挖掘現有知識,通過完善現有技術、改進現有產品和服務,來滿足現有客戶需求。企業要想適應環境突變,需要實施二元創新,即開展探索式創新與利用式創新 [17]。
1.2 研究目的和內容
1.2.1 研究目的
第一,考慮環境突變這個全新的情境因素,探究環境突變如何調節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與企業績效之間的關系,揭示不同環境突變情境下,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與企業績效關系的變化規律,拓展影響二元創新與企業績效的外部情境因素的實證研究。
第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管理啟示,指導企業在環境突變情境下,選擇正確的創新行為,充分利用兩種不同形式創新活動的不同優勢,有效提升企業對突發的、短暫的環境變化的適應性,以促進企業績效提升。
1.2.2 研究內容
本研究基于二元創新理論,著眼于兩種不同形式的創新活動,構建“二元創新、環境突變和企業績效”關系的理論模型,收集數據并對其進行處理和分析,探究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如何影響企業績效;分析環境突變是否以及如何調節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全文擬定六章來介紹,論文框架圖如圖1.1所示。
1)緒論
在本章中,首先,闡述二元創新和環境突變的研究背景,介紹在環境突變情境下,企業實施二元創新的必要性;其次,闡述研究目的,分六章簡述研究內容,并具體介紹3種研究方法;最后,提出本研究的創新點。
2)文獻綜述
在本章中,首先,分別從二元創新和環境突變兩個方面展開文獻綜述,詳細闡述研究變量(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和環境突變)的內涵;其次,歸納總結研究現狀,找到相關研究不足;最后,說明將環境突變作為調節變量進行研究的重要性。
3)理論模型與研究假設
在本章中,在對二元創新和環境突變進行文獻綜述的基礎上,構建“二元創新、環境突變和企業績效”關系的理論模型,提出4個研究假設。
2 文獻綜述
2.1 二元創新
2.1.1 二元性理論發展
二元性理論來源于組織進化理論[39]。組織進化理論認為組織是一個有機體,需不斷優化結構,增強其環境適應性。企業只有不斷適應變化,才不會被環境和市場淘汰。盡管二元性思想起源較早,但起初并未在學術界引起廣泛討論。直到March(1991)[13]提出了探索式學習和利用式學習,并界定了兩者的含義和區別,二元性思想才真正引起學者們的關注。March(1991)[13]將探索定義為包括“摸索、變化、風險、實驗、靈活、發現、變革”等活動,將利用定義為包括“利用、改進、選擇、生產、效率、執行、選取、實施”等活動。探索關注尋求新知識、發展新業務、研發新技能等;利用關注已有知識、改善現有設計、完善現有業務等[13,40]。從提升組織長期適應能力的角度來看,組織必須努力平衡探索和利用的關系,以更好地適應外部不斷變化的環境。
凌鴻等(2010)[41]對二元性的理論脈絡進行梳理,從最初的組織進化理論到組織學習理論、矛盾思維理論、組織情景理論、動態能力理論、社會網絡理論和動態聯盟理論,這些理論不斷融合發展,使二元性理論日益豐富。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二元性已被運用到各種情境之中,例如組織學習[13]、戰略管理[8,42]、技術創新[6,8]、戰略聯盟[41,43]以及高層管理團隊[44]。
2.1.2 二元性內涵
本研究基于已有文獻,從組織結構、組織情境、組織間關系和動態能力五種研究視角出發,對二元性的概念進行分類總結。從不同研究視角來看,二元性內涵既有相通,又有差別。
從組織結構的視角來看,結構型二元是指企業通過建立二元結構來同時實現探索和利用[6,45]。探索和利用子單元在結構上相分離,卻通過共同的戰略愿景、價值觀和有針對性的鏈接機制相連接,從而實現組織資源共享[46];從組織情境的視角來看,情境型二元是指通過構建允許員工自由選擇的情境因素,讓員工合理分配資源,從而使企業兼具匹配性和適應性,進而實現二元[17,41];從高層管理者的視角來看,二元性是一種矛盾思維方式,高層管理者必須認識到矛盾在組織內廣泛存在[41];從組織間關系的視角來看,二元性是指價值網絡的整體二元性[46]。
2.2 環境突變
2.2.1 環境突變的概念
環境突變因其突發性、短暫性、破壞性和潛在威脅性,備受管理學者關注。本研究將環境突變定義為對組織具有破壞性和潛在有害性的難以預見的短暫環境擾動[3,31]。環境突變事件是指突發的、前所未有的環境變化事件,例如:亞洲金融危機[1,5]、恐怖襲擊[71]、自然災害、政府監管的大規模轉變,以及強有力的政治改革。始于2019年末的“新冠”疫情就是一個影響全球的環境突變事件。
2.2.2 環境突變與企業績效
環境突變覆蓋整個行業,改變了當前的行業動態和企業資源的可用性[1],可能會重新定義企業當前的業務規則、策略和組織結構,使得環境不確定性增加[31],環境包容性下降[5],對企業而言,環境突變可能是危機,也可能是機會[3-5]。一方面,環境突變可能通過減少投資,減少人力資本,降低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減少政府資金以及降低技術創新計劃而降低環境和資源的包容性,從而給企業帶來重大威脅[5,72];另一方面,環境突變也可以通過吸引新投資、刺激新技術進步和振興產業增長帶來巨大機遇[72-74]。Heuer和Ya(n2018)[75]認為,環境突變可以推動管理者重新制定制度。即使面對根深蒂固的體制結構,環境的突然改變也可以成為企業變革的催化劑,但這種環境變化帶來的推動作用只有在資源匱乏和危機的環境中才起作用。在資源豐富的環境中,企業變革不會發生,企業仍然會維持現狀不變。因此,環境突變會使企業做出不同的反應,企業對環境突變的不同反應會影響其績效提升[31]。
當環境發生突變時,突發且短暫的環境變化可能會使企業現有的策略失效[4]。環境突變的不可預測性使得一些公司將其視為有害的危機[76],因此他們不愿意改變策略,而寧愿采取保守的行動[77];然而,當環境發生突變時,市場地位被重新定義,組織的可用資源、產品和服務的需求發生變化,消費者偏好的不確定性增加[3,4,31],這意味著將會創造出更豐富的新機遇[4,5]。由此可見,環境突變可能會給企業帶來危機,也可能會為企業提升績效創造機會[3-5]。此外,不同程度的環境突變會創造出不同的環境背景[3],組織需要認真對待突發事件,以適應新環境,從而推動企業可持續發展[5]。
3 理論模型及研究假設 ..................................... 15
3.1 理論模型 ................................................... 15
3.2 研究假設 ............................................... 15
4 研究設計 ........................................ 19
4.1 研究樣本 ......................................... 19
4.1.1 數據收集 .............................................. 19
4.1.2 樣本分布情況 .................................... 21
5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 28
5.1 一致性檢驗 ............................................... 28
5.2 描述性統計分析 ..................................... 28
5.3 相關性分析 ................................................ 29
5 數據分析與假設檢驗
5.1 一致性檢驗
在文本分析中測試可靠性的經典方法是讓兩個以上的獨立編碼人對文本數據進行編碼,然后再計算兩個獨立評估者間可靠性的度量[37]。組內相關系數(ICC)是一個常用的方法。組內相關系數主要用于評價不同測量方法或不同評定者對同一定量測量結果的一致性[37],因此,本研究選用ICC對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和環境突變的研究數據進行一致性檢驗,檢驗結果如表5.1所示。

Shrout和Fleiss(1979)[83]認為,組內相關系數的最小可接受值為0.800。由表5.1可知,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和環境突變的組內相關系數均大于0.800,說明數據一致性較好,不同研究者采用相同的方法進行研究,得出的研究結果是一致的,所以,本研究文本分析編碼數據可靠性很強。
6 結論
6.1 研究結論
基于二元創新理論,本研究引入環境突變為調節變量,構建了探索式創新、利用式創新、環境突變和企業績效間關系的理論模型,主要研究結論如下:
第一,探索式創新有利于企業績效提升。
探索式創新強調尋求新知識和新資源,創造新產品和新服務,提供新設計,開發新市場,以滿足新客戶和新市場的需求[13]。企業進行探索式創新有利于績效提升,即使在環境突變水平很高的情境下,其對績效的正向影響并未減弱。企業可以通過探索式創新突破現有知識基礎,打造全新的創新結構,尋求新知識和新資源、研發新技術,開發新營銷渠道[78],尋求新的市場需求。企業可以通過加大探索式創新投入,將資源聚集于新產品、新業務、新服務,來滿足新客戶和新市場的需求,從而搶占未來消費市場,提高企業市場占有率,保證企業長期發展,促進企業績效提升。
第二,利用式創新不利于企業績效提升。
利用式創新側重于對現有產品的改進和升級[11,18],容易使企業過分關注和依賴現有知識、技術和能力,導致企業忽視或沒有精力去探索與學習新知識、新技術和新能力,使企業無法快速應對技術與市場環境變化,從而制約企業開拓新想法與新思路。企業日常業務活動主要圍繞滿足企業現有客戶的現有需求展開,會造成利用式創新效率降低,產品價值和產品吸引力降低,致使企業產品和服務陳舊,增加產品過時風險。隨著利用式創新的發展,企業創新成本不斷增加,并且對現有產品的細微改進難以滿足新的消費需求,客戶購買意愿降低,創新產品銷售數量減少,無法獲取預期的創新收益,企業績效不升反降。
第三,環境突變不調節探索式創新與企業績效的關系。
探索式創新的投入回報期較長、創新風險很高、回報的不確定性很大。然而,環境突變持續的時間較短,并且在環境改變之前難以預測。即使出現新的市場需求,也很難在短期內被滿足,從而無法調動探索式創新的優勢,無法真正發揮其作用。因此,突發的、短暫的環境改變對探索式創新與企業績效的關系影響不大。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