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金融論文,本文基于涉農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現狀,分析在農業供應鏈金融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涉農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緩解作用。
1引言
1.1研究背景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中指出,要促進鄉村振興高質量發展,努力培育新產業、新業態,而涉農中小企業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參與者,其發展壯大,有利于實現鄉村振興、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涉農中小企業在我國經過長期發展,能夠吸收農村富余勞動力,可以有效地在農民與市場之間發揮橋梁作用,推進農業產業化、規模化發展,拉動農村經濟增長。因此,涉農中小企業在農業現代化建設、實現鄉村振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與此同時,融資約束始終是限制涉農中小企業實現長遠發展的桎梏。
涉農中小企業雖然存在較高的融資需求,但融資渠道十分有限。首先,在內源融資方面,由于涉農中小企業普遍經營規模小、自有資本少、效益低,自身積累較為薄弱,內源融資能力嚴重不足。其次,在外源融資方面,涉農中小企業技術含量偏低、同質性較大,難以在資本市場獲得融資。因此,涉農中小企業主要依賴銀行貸款獲得資金支持,出于審慎性考慮,銀行傾向于向涉農中小企業提供抵押貸款。但是,大多數涉農中小企業存在信用狀況不佳、缺乏抵質押物、生命周期短、前景有較多不確定性等問題,加之農產品本身受自然災害和價格波動影響較大,商業銀行對其審核較為嚴格,涉農中小企業很難從銀行取得貸款來滿足資金需求。涉農中小企業資金短缺,難以增加研發投入實現創新發展,產品同質化嚴重,缺少競爭力,導致抵抗風險的能力不足,從而使盈利水平下降,進一步加劇資金短缺,形成惡性循環。內外源融資不足形成了嚴重的融資約束,對涉農中小企業的發展經營有較大的負面影響。

1.2選題目的與意義
1.2.1選題目的
(1)本文在分析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和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現狀的基礎上,探討農業供應鏈金融緩解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影響機制,并運用現金-現金流敏感性模型進行實證分析,從企業內部特征、供應鏈關系及外部環境角度出發,進行深入探究。
(2)本文研究農業供應鏈金融在涉農中小企業融資過程中發揮的作用,為我國涉農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供解決思路。通過本文研究,希望從涉農中小企業角度,可以幫助緩解其融資約束,提出合適的指導意見;從金融機構及政府角度,可以促進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發展,進一步推動農業供應鏈金融在我國的應用與實踐。
1.2.2選題意義
(1)理論意義:一方面,豐富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理論研究,在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理論的基礎上,本文引入優序融資理論、利益相關者理論進行補充,探究農業供應鏈金融緩解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內在機理;另一方面,豐富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研究視角,本文從企業內部信息披露質量、供應鏈集中度、外部數字金融發展環境等多個維度出發,分析不同維度下農業供應鏈金融對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緩解程度的差異。
(2)實踐意義:涉農中小企業作為助推我國“三農”發展的重要力量,其融資約束問題一直備受關注。研究農業供應鏈金融破解涉農中小企業的融資難題,不僅有助于了解緩解融資約束的內在機理,還為農業供應鏈金融高質量發展提供指導,從而助力鄉村振興、助推產業發展。通過本文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探究農業供應鏈金融在緩解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方面的適用性,幫助涉農中小企業緩解融資約束。
2概念界定與理論基礎
2.1概念界定
2.1.1農業供應鏈金融
(1)農業供應鏈金融內涵
供應鏈金融是指銀行等金融機構借助供應鏈結構,通過核心企業與供應鏈中其他參與主體之間形成的閉合性資金運作模式,對供應鏈發展情況做出整體評價,進一步整合資金流、信息流、物流,從而為供應鏈鏈條中的資金需求者提供金融服務。作為供應鏈金融與農業的深度結合,農業供應鏈金融沿著特定農產品的供應鏈鏈條,使得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的金融服務,貫穿于從“種子到盤子”的農業供應鏈鏈條之中。與其他供應鏈不同,農業供應鏈在農業現代化與產業化背景下逐漸發展,經歷了由分散化到集約化模式的轉變。在完整的農業供應鏈中,主要包括了規模大、實力強的核心企業以及上下游的涉農中小企業、農戶、家庭農場等參與主體。由于農產品具有易受自然災害、季節性等因素影響的特點,導致資金回收慢,農業供應鏈中的各參與主體容易出現資金短缺的情況,同時,受到缺少抵押物、財務信息披露不規范等因素影響,更難以向銀行等金融機構申請貸款,進一步加劇其融資約束。而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能夠通過農業供應鏈中各參與主體以及與金融機構之間的相互協作,為供應鏈鏈條中的融資需求主體,提供系統性融資方案。
本文從融資角度對農業供應鏈金融進行定義:為解決農業供應鏈中涉農中小企業、農戶等參與主體在生產經營活動中的融資需求,銀行等金融機構在對農業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涉農中小企業、農戶等參與主體的交易往來進行考察的基礎上,通過農業核心企業的信用擔保,促進其他參與主體信用增級,從而為農業供應鏈中的參與主體提供資金支持的系統性融資方式。
2.2理論基礎
2.2.1優序融資理論
Myers、Majluf(1984)基于信息不對稱的假設,提出優序融資理論。該理論認為,當企業存在融資偏好,會依次按照內源融資、外源融資的順序進行融資。由于無需支付費用、使用限制少,可通過自身留存的收益進行的內源融資,成為企業的首選方式。當內部資金無法滿足其需求時,企業會尋求外源融資。外源融資主要包括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兩種渠道。債權融資具有融資風險低、安全性較高的特點,而且能夠向投資者反映有預期現金流入、項目回報高的信號,成為僅次于內源融資的融資方式。而股權融資會對公司治理結構、股東利益等帶來影響,風險較大,是企業融資過程中排序靠后的選擇。因此,根據優序融資理論,企業的融資順序傾向為:內源融資、債權融資、股權融資。對涉農中小企業而言,涉農中小企業因為經營規模小、盈利能力較差,難以通過內源融資獲得充足資金維持企業的正常運轉,因而只能通過外源融資獲得資金支持。
在外源融資渠道中,由于直接融資渠道的準入門檻高,對解決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問題起到的作用有限,資金籌集主要以銀行貸款為主(張曉莉,2018)。但因為涉農中小企業具有對自然環境依賴程度強、缺乏抵質押物、經營規模較小等特點,與銀行之間存在信息不對稱問題,因此,銀行對涉農中小企業放貸時,態度會更加謹慎,導致涉農中小企業的融資問題得不到充分解決。在農業供應鏈金融中,銀行是提供資金支持的主要參與者,農業供應鏈金融整體性、連續性與封閉性的特點,降低了銀行的貸款風險,有利于更好地助力涉農中小企業從銀行獲得融資。
3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與農業供應鏈金融現狀分析.......................20
3.1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現狀分析......................................20
3.1.1涉農中小企業融資渠道現狀分析.......................................20
3.1.2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表現形式......................................22
4農業供應鏈金融緩解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機理分析...............................29
4.1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成因分析..................................29
4.2農業供應鏈金融緩解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分析..............................29
5農業供應鏈金融緩解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研究設計...........................36
5.1樣本來源...................................................36
5.2變量定義及說明..................................................36
6農業供應鏈金融緩解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實證分析
6.1變量相關性與共線性分析
為測量變量彼此之間是否存在線性相關問題,本文采取皮爾遜相關性檢驗進行判斷。由表6.1顯示的結果可知,解釋變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CF)與被解釋變量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變動(Δcash)在1%的水平下顯著正相關,說明企業在面臨融資約束時,會留存部分現金流量從而增加現金持有,與預期符號相一致。除此之外,被解釋變量現金及現金等價物變動(Δcash)與另一解釋變量農業供應鏈金融發展程度(SCF)也在1%的水平上通過顯著性檢驗,相關系數為-0.337,與預期變量符號相符。控制變量與被解釋變量之間均通過相關性檢驗,且與預期符號相一致。此外,大多數相關系數的絕對值均小于0.5,存在顯著弱相關,因此,可以初步判斷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除此之外,本文進一步對變量之間的多重共線性進行測度,根據表6.2所示,方差膨脹因子VIF的最大值為1.24,遠小于10,因此證明變量間不存在多重共線性問題。

7結論與對策建議
7.1研究結論
本文基于涉農中小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現狀,分析在農業供應鏈金融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對涉農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緩解作用。首先,闡述優序融資、信息不對稱、交易成本以及利益相關者理論,為機制分析奠定理論基礎;其次,分析農業供應鏈金融對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緩解機理,并進一步探討了信息披露質量、供應鏈集中度、數字金融發展水平的調節作用。最后,運用現金-現金流敏感性模型對2015—2020年新三板涉農中小企業的數據進行實證分析,探究農業供應鏈金融對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的緩解作用,同時,從企業內部特征、供應鏈關系特征以及外部環境視角出發,研究在信息披露質量、供應鏈集中度、數字金融發展水平調節作用下,對涉農中小企業融資約束緩解作用的差異性。通過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主要如下:
(1)涉農中小企業普遍存在融資約束問題。本文建立現金-現金流敏感性的基本模型,得出涉農中小企業面臨融資約束的結論。與其他行業相比,涉農中小企業的生產經營易受自然風險的影響且大多處于成長階段,內部積累資金難以滿足需求。同時,由于信息不對稱與交易成本問題的存在,涉農中小企業外部融資受阻,進一步加劇其融資約束。
(2)農業供應鏈金融的發展能夠降低涉農中小企業所面臨的融資約束程度。由實證分析可知,農業供應鏈金融能夠降低涉農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水平。一方面,農業供應鏈金融能夠通過信號甄別與聲譽傳遞機制、資金的專款專用降低信息不對稱程度;另一方面,農業供應鏈金融可以從提高專用性資產投資、降低交易不確定性、增加交易頻數三方面降低涉農中小企業的交易成本,從而緩解涉農中小企業的融資約束。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