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是一篇物流論文,本文以山西省冷鏈物流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運用各種分析方法,全面量化物流需求指標,選用組合模型等預測手段開展區域冷鏈物流需求量的預測分析工作。
第一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普通居民的消費水平也在持續增強,于是,產品質量問題成為了消費者日常生活中的重要考慮因素,尤其是在和人民生活息息相關的生鮮產品質量問題上,如何保證購買產品的質量可靠成為了當下研究的重點問題。目前在我國行業內,由于電商的興起,使得物流業獲得了蓬勃的發展機會,為實現生鮮產品高質量的配送過程,冷鏈物流這一配送形式被廣泛應用于各大廠商之間,但由于我國冷鏈物流行業起步較晚,所以冷鏈物流設施設備和相關技術手段相對落后,配套系統也不完善,這些原因導致了我國當前冷鏈物流業水平較低,冷鏈配送效率不高,嚴重阻礙了物流行業的進步和社會經濟的增長。因此,對某特定區域關于冷鏈物流相關影響因素的分析研究以及對區域內冷鏈物流需求量的合理預測,成為了當下行業內為提高物流效率、優化產業結構所面臨的首要問題。
而近些年來,隨著地區內冷鏈物流配送形式及規模的不斷更新與擴大,影響區域內冷鏈物流需求的擾動因素也在不斷變化,例如:區域內的經濟規模和發展情況、地理位置和交通條件、人文環境和制度政策等,這些因素都對當地區域內冷鏈物流需求量的增長情況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因此,現階段對區域內冷鏈物流需求量的預測就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選擇合適的方法對區域內冷鏈物流需求量的影響因素進行分析和提取,構建出合理的區域指標體系以對后續分析預測工作進行支撐。二是通過對預測模型特性的分析,構建抗擾動能力更強,預測效果更好的模型進行預測工作。目前,越來越多的專家學者對這兩方面的研究在不斷地改進與創新,以實現對區域內需求量的精準把控,促使著冷鏈物流行業的進步與發展。
1.2 研究意義
當面對目前問題時,需要采取何種措施來緩解隨著物流行業的不斷發展而帶來的問題,成為了當下物流產業布局的關鍵所在。冷鏈物流作為一種為滿足供需關系的所提供的商品配送形式,在物流的本質含義上,其根本在于為滿足多方之間的供與求,故將供求關系作為基礎,若能在一定程度上對區域內的物流需求量進行合理的預測,這將會對物流產業布局能力有很強的提高作用?;谏r農產品的冷鏈物流活動在多段流程上都擁有其獨特的技術內容與生產配送體系,農產品冷鏈物流標準體系如圖1.1所示。在此基礎上,本文以山西省地區作為主要預測對象,對其進行冷鏈物流影響因素的分析與選取,可知區域的冷鏈物流需求量是一種由多種因素所構成的復雜系統,因此摒棄了傳統的單一模型預測方法,通過構建新的預測組合模型對所選地區冷鏈物流需求量進行預測研究,從而避免了單一預測模型的局限性,有效提高了山西省冷鏈物流需求量的預測精度。科學合理地分析生鮮農產品的物流需求規模,有利于引導產業資源合理配置和促進生鮮冷鏈產業的持續健康高效運轉,多方面綜合提高了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和地區的經濟規模。

第二章 區域冷鏈物流需求影響因素指標體系的建立
2.1 區域冷鏈物流定義、特點及其主要形式
2.1.1 區域物流活動
現如今,無論是國家進行經濟建設,或是人民必須的日常生活,這些行為都伴隨著物流活動的產生,因此,物流成為了人類社會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而物流這一概念在我國的產生,要追溯到二十世紀中葉,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下,我國對物流活動的認識有很大的局限性,比較粗淺地認為運輸、裝卸和倉儲就是物流活動的體現。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提高,為適應國內發展需要,許多國外帶來的有關物流活動新的理念和技術,使得我國對物流這一活動有了更深層次的認識和體會,而這一全新的認知,涵蓋了生產建設活動的方方面面,也對物流的多方位發展開創了新的渠道。
在《全國標準物流術語》中,對物流這一理論概念有了新的詮釋:貨物在供給和需求兩端所進行的全方位的物理活動,統稱為物流活動。其中不僅包含了物流的七大職能,即:運輸、存儲、裝卸搬運、包裝、流通加工、配送及信息處理,還對確保物流的高效運轉提出了新的要求。國內學者王之泰就曾指出:“物流是針對流通中的裝卸、運載、存放、配貨及銷售等具體環節及各環節的信息進行集中的分析處理,是科學化、現代化的管理科學。
2.1.2 區域冷鏈物流
由于我國物流行業的發展起步較晚,所以冷鏈物流技術在國外最先出現,而在對冷鏈物流這一詞賦予的定義上,學術界卻還存在著不同的觀點。冷鏈物流作為一種以傳統的冷凍工藝學為基礎,之后將制冷技術進行融合改造,保證配送全程低溫的物流過程。
區域物流通常指可以提供一定區域規模內進行發展變化的而涵蓋的包括各方面所產生的物流活動需要的總稱,其空間內部具有合理的設施結構與服務群體,能夠實現區域內生產資料的有效組織與管理。
2.2 區域冷鏈物流需求與流程概述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而對物流的需求量也會逐步擴大。在某特定經濟周期內,消費者在有消費能力和消費意愿的同時,就會產生所對應的經濟需求。而在冷鏈物流需求方面,是指在一段時間周期內,通過提供生產與需求之間物流活動的方式,及時的將需要轉移的產品貨物以高效的冷鏈物流形式便捷的送至消費者手中,從而產生的貨運需求的情況。
此類在運途中需嚴格進行溫度控制的產品在經過生產商生產之后,并未對其進行仔細的加工,所以其對時效性要求較高,不同的溫度、濕度都會影響其品質,且生產標準化要求也難以全部實現。而對于從產品的生產到最后的消費,要經過存儲、流通、加工、運輸配送等各個環節,這些環節也要在充分的低溫環境下進行轉移。
根據上述對冷鏈物流活動主要服務對象的分析,農產品和乳制品占據區域內冷鏈物流需求量的主要部分,因此選取需要冷鏈配送的生鮮農產品以及乳制品作為影響區域冷鏈物流需求量的主要研究對象,并將生鮮農產品和乳制品具象化體現為:肉類、禽蛋、水產品、水果、蔬菜瓜果和乳制品等,本文將以此作為區域冷鏈物流需求量的基礎數據開展預測工作。
第三章 區域冷鏈物流需求預測模型 ....................... 15
3.1 灰色系統理論 .............................. 15
3.1.1 灰色系統概念及其基本原理 ............................ 15
3.1.2 灰色系統模型 ........................ 16
第四章 山西省冷鏈物流產業發展現狀及環境分析 ..................... 31
4.1 山西省冷鏈物流發展現狀分析 ................................... 31
4.1.1 山西省冷鏈物流需求量 ................................ 31
4.1.2 區域冷鏈物流需求量發展現狀 .............. 33
第五章 山西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預測構建與分析 ................ 41
5.1 數據來源與處理 .............................. 41
5.2 滑動無偏灰色模型預測分析 ........................... 43
第五章 山西省生鮮農產品冷鏈物流需求預測構建與分析
5.1 數據來源與處理
本文中所有與山西省冷鏈物流需求量相關的數據內容均來源于《山西省統計年鑒》、《山西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中國統計年鑒》以及相關網站經過分析直接或間接得出。經過上述分析與論證,根據表2.1中影響因素指標體系,本文選取了十個可量化的指標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如表5.1所示。

其中,??1代表:地區生產總值GDP(億元);??2代表:第一產業增加值(億元);??3代表:第三產業增加值(億元);??4代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萬元);??5代表:社會固定資產投入增速(%);??6代表:進出口貿易總額(萬美元);??7代表:農林牧漁業總產值(萬元);??8代表:貨運周轉量(萬噸/公里);??9代表:冷鏈流通速率;??10代表:冷鏈物流損失率(%);
第六章 總結與展望
6.1 總結
為全面提高山西省冷鏈物流水平,使得冷鏈物流行業持續健康發展,本文以山西省冷鏈物流為主要研究對象,通過運用各種分析方法,全面量化物流需求指標,選用組合模型等預測手段開展區域冷鏈物流需求量的預測分析工作。本文所做的主要研究內容和結論如下:
(1)闡述了冷鏈物流需求預測的相關理論,主要介紹了冷鏈物流需求含義、特點以及可預測內容,并通過灰色關聯分析法構建科學合理的需求預測指標體系,為后續預測工作的開展提供了堅實基礎。
(2)通過對山西省地區相關因素的收集與整理,充分有效地進行了區域冷鏈物流發展現狀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的分析,山西省應該抓住物流產業革新所帶來的發展機遇,采取多區域有效貫穿的方式進行戰略布局和調整,以擴大市場需求規模,刺激地區經濟增長,加快山西省現代冷鏈物流行業的發展。
(3)構建區域冷鏈物流需求量預測的模型與方法,通過對灰色理論的應用與了解,開展了關于灰色預測模型的構建工作,后續通過對幾種預測模型工作內容和方式進行了解,通過對比分析可知,組合模型的預測結果平均相對誤差為1.463%,低于其他單一模型的平均相對誤差,說明組合模型擁有更好的擬合效果,所以為保證預測結果更加精確,最終選擇組合模型對區域冷鏈物流需求量進行合理預測,結果表明,組合模型的預測結果與實際情況更加貼合。
參考文獻(略)
相關文章
UKthesis provides an online writing service for all types of academic writing. Check out some of them and don't hesitate to place your order.